技术迭代,势在必行
我院自主开展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
实现“小”孔治“大”癌
近日,洋泉镇的李爹来到我院门诊就诊,在医生的询问之下得知,他时常感到腹痛、腹胀,伴随血便已1月有余。
门诊医生立即为李爹做进一步的检查,肠镜检查结果提示横结肠及乙状结肠肿块,病检结果显示横结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、癌变、乙状结肠绒毛-管状腺瘤。得知自己患了癌症,他一下慌了神,要求到上一级医院进一步确诊。
辗转到上级医院就诊后,医师告知他患了结肠癌,建议进行手术治疗。经过再三考虑,李爹得知人民医院也能开展此项手术后,毅然选择回到常宁住院治疗。
入院后,因患者年龄大,且肿瘤位于左半结肠的病例比较复杂少见,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风险。经过相关术前检查,普外科团队充分评估,考虑到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创伤小、出血少、术后恢复快,并发症较少等优点,在与家属沟通后,手术团队为李爷爷实施了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+乙状结肠癌根治+淋巴结清扫+横结肠造瘘,术中出血仅50ml,术程顺利。术后第二天,便可下床活动。
副主任医师罗胡生: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,是指病变在结直肠内呈现恶性生长,表现为肿块。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,可能引起肠梗阻、穿孔或出血等症状,且癌细胞容易扩散、转移,影响患者的健康,甚至危及生命。目前,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,但对其发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研究,结直肠癌的发生是由环境、饮食、生活方式、遗传等若干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。
主任医师、普外科负责人彭晟:这是我院自主开展的第一台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,相比传统开放手术,腹腔镜下治疗结直肠癌的优势更为突出,手术难度增大。但技术迭代势在必行,攻克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这个难关,其他部位的肿瘤切除我们也能做的更加得心应手。
无独有偶,李爹做完手术的第二天,68岁的雷奶奶也因结肠癌做了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Ca根治术+淋巴结清扫。雷奶奶的症状则是反复左腰疼痛1月有余,做完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“结肠癌”。术中发现肿瘤偏大,已侵犯周围组织,普外科手术团队沉着冷静,沿着血管一点点将肿瘤切除。
近二十年来,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,早期结直肠癌没有明显症状。专家提醒,排便习惯改变、粪便性状改变、腹痛或腹部不适、肠梗阻症状,都有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征兆,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警惕,定期体检是关键,可以及早发现结直肠癌,早干预、早治疗。
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方式强调早期诊断、手术为主,其中治疗手术分为两类: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。二者虽都是切除类手术,但腹腔镜下手术在各维度均胜传统手术一筹。
结直肠癌手术方式
传统开放手术
X 手术切口较大
X 对周围神经损伤大
X 术后疼痛明显
X 恢复时间长
X 切口感染几率增大
X 术后肠粘连几率增大
X 低位直肠癌保肛难度大
结直肠癌手术方式
腹腔镜手术
√ 创伤小、恢复快
腹腔镜下治疗结直肠癌是在腹部切2-4个小孔,手术过程中肠管不暴露,患者术后创口小;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减轻,患者术后一段时间后即可下床活动,恢复快,恢复期短。
√ 并发症和后遗症少
患者尽早下床自行活动,将有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,可减少术后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;术后伤口小,相应地感染、裂开、液化等伤口并发症发生概率减小。
√ 减小神经损伤风险
由于腹腔镜自身具备放大效果,术中可清楚观察盆腔脏器神经,便于避开、保护重要神经,减少术后排尿、排便,出现性功能障碍的风险。
√ 提高保肛概率
就肥胖患者的低位直肠癌而言,盆腔空间狭小,传统开腹手术很难实现低位、超低位保肛,采用腹腔镜技术,可做到低位或者超低位保肛。